close

芬芳百合靜靜地開放在我們心裡

在一個特殊的展廳,一眼看到他的百合,花朵芳白含蕊,一如少女嬌羞,心事不說,留你琢磨。走前幾步細看,其畫作感情飽滿,用筆老練偏又有自然之拙態,色彩濃鬱而又偏不惹人嫌,深聞之似有香氣襲來。沉迷其間,也是醉瞭,退後幾步再細看,所謂百合花姿雅致,片葉青翠娟秀,莖幹亭亭玉立,是花非花,似語非語。誰能畫出這樣的百合?誰能有這樣的境界?看簽名,不是黎偉明又能是誰?

百合,從古至今,受人捧愛。早在南北朝時代,梁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,曾有詩雲:“接葉有多種,開花無異色。含露或低垂,從風時偃抑。甘菊愧仙方,藂蘭謝芳馥。”詩人贊美它具有超凡脫俗、矜持含蓄的氣質。宋代大詩人陸遊,在窗前土丘即種有百合花。有詩為證:“芳蘭移取遍中林,餘地何妨種玉簪。更乞兩叢香百合,老翁七十尚童心。”

在中國,百合具有百年好合台中市化糞池清理,美好傢庭,偉大的愛之含意,亦有深深祝福的意義。喜歡百合的人,大多具有單純天真的性格,愈是天真,老天愈能讓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。曾有評論傢稱黎偉明為百合王子,頗有幾分玩笑,又很有幾分道理。

王子是說一個人的氣質高貴,亦是說他身上並無沾染多少塵俗的東西。

偉明兄出自風水世傢,其老父親為廣東易經學會第一任創會會長,筆者曾有幸拜見他,80餘歲老人傢,仍精神矍鑠,講話鏗鏘有力,深諳風水養生之道,頗有儒傢老夫子相。偉明兄繼承傢學,對星象、命理、陰陽、養生自有別人難以企及的感悟與理解。

南懷瑾先生曾著有《易經系傳別講》,其書是南師對《易經》的精辟講述,也是他對孔孟思想、儒傢學說的探源。從自然的道理,說到人生應有的精神。無論入世出世,均為不可亟得的摩尼寶典。讀《易經系傳別講》,你會發現《易經》是很平易的一種學問,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種學問。

通曉易經,可以使人通達,豁然開朗,智慧大增。讀偉明兄的畫作,亦是在與智者對話。人言一沙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,百合是他的繪畫語言,也是他與自然界溝通的一種有生命的產物。百合並非凡塵俗世之物,在偉明兄的筆下,百合有格調,亦會呼吸。

我們雖是凡人,處於這樣一個俗世,但又怎能不愛百合?我們如果真的懂百合,就應該懂得珍惜。世間萬事萬物,緣聚緣滅,自有他的道理。在佛傢寺廟,經常用百合各軍營單位抽肥供佛。佛傢講因果,花者因也。我們要求好的結果,當在因上思索。花有千萬種,百合是淡然的,雅致芬芳,不用言說,一切皆是自然流露。偉明兄喜畫百合,從作品我們能讀懂他的心。

席慕蓉這樣描寫百合:與人無爭/靜靜地開放/一朵芬芳的山百合/靜靜地開放在我的心裡/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/它的潔白/隻有我的流浪者/在孤獨的路途上/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。

我曾見過偉明兄創作,時而迅速,時而遲緩。下手快時,如劍客之出招,筆筆快、狠、準、穩,此時心中之意向,轉化成筆下栩栩如生之百合。一莖一葉一花,毫不遲疑,幹脆利落。遲緩時,他下筆又慢慢思考,如老僧之入定,一臉癡迷陶醉,運筆、力於手腕間,或重或清,落一筆半天,提一筆,似乎又半天。不知他在畫百合,還是百合在畫他?

賈島曾有詩雲:兩句三年得?一吟雙淚流。我們喜歡偉明兄的百合,殊不知,他的創作探索過程,又是相當的努力與艱辛。曾有多少白天黑夜,他足不出戶,在自己的畫室用功。煮一壺老台中馬桶不通茶,燃一炷沉香,就是一個通宵。




在嶺南藝術圈,不乏有才華的藝術傢,但能夠在市場潮流中,經得起誘惑,堅持自己的學術水準,癡於藝術大道的,偉明兄絕對算得上一位。自從藝以來,他斬獲過的大獎很多,這些成瞭他前進路上的一個一個階梯。我們為他取得的成績欣喜,從發展的眼光看,他的方向和前景,很是清晰。百合是他創作的一個符號,但他又不僅僅至於此,偉明兄的代表作還有老房子系列,人體系列,這些作品的探索,都遠遠地走在瞭嶺南中青年藝術傢的前邊。

有詩雲: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我們希望並期盼,偉明兄能夠取得更多的成績!

(作者系新快報收藏周刊主編、廣東中國畫學會理事)(來源:作者系新快報收藏周刊主編、廣東中國畫學會理事)



本文來源:浙江在線-美術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h957vv37 的頭像
    bbh957vv37

    憨呆的預購清單

    bbh957vv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